连日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胡昊到挂职的湖北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解决大豆蛋白质、多糖等胶体质构特性不佳等难题,帮助提升产品品质。该公司与华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启产学研深度合作。
9月份以来,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3名教授陆续到老河口市,分别与湖北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飞来钟粮油设备有限公司、新昇电气有限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服务协议,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产品开发。目前,3名“科技副总”正在攻克企业提出的7项技术难题。科技副总的到来,让企业尝到了科技服务的甜头。
老河口市创新开展“专家人才组团下基层”活动,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各类人才,通过智慧联手、创新创效、服务联心,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高端智库调研行——“智慧联手”
坚持高端引领,发挥专家智囊团“智库”作用。该市选聘专家学者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改非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湖北省及襄阳市相关领域优秀专家人才37人,组建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民生应急等领域的市政府咨询委员会。成功引进华中科技大学等党建、工业等领域专家为新型智库成员。定期对中心工作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参与调研活动和咨询工作。目前,已先后开展调研6次,提出农业大数据建设、工业博物馆建设等建议十几项。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产业智库。该市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通过招才引智、校企校地共建、项目合作研发等,瞄准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实施“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项目”工程,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04人、高层次团队18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21家企业与48名省内外高端人才签订“客座专家”合作协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专家人才河口行——“创新创效”
10月28日至29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李涛教授带队考察老河口市化工企业。化工产业是该市传统优势产业,面临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天,与9家化工企业对接了十几项技术需求,洽谈产学研合作事宜。
像此类的产学研对接,几乎每月都有。老河口市借智借力,通过举办“高校专家河口行”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高校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先后与东风股份公司、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6家央企和高校签订央地合作、校地合作战略协议。建立“一城三院一中心”(一城即老河口科技城,三院即武汉理工大学老河口氢能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襄阳研究院老河口基地,一中心即智能网联5G大数据中心),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借力提升产业能级。该市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对企业对接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研发平台的,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引导企业把产业链向研发环节延伸,把更多资源投向人才项目和人才培养。制定《老河口市氢能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老河口市加氢站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推动老河口氢能产业发展。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签订成立氢能研究中心合作协议,设立智能网联老河口专用车测试基地。与东风襄阳旅行车公司合作开发的8.5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进入整车交付阶段。
基层专才一线行——“服务联心”
群众叫号,专家报到。不久前,张集镇果农乔成龙拨通了襄阳市级科技特派员、老河口市多种经营办农艺师杨永平的电话,咨询果树修剪技术,不到半个小时,杨永平就来到果园,手把手传授技术。
基层专才一线行,带来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实惠。该市分类建立科协“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名师工作室、老中医工作室、创业导师、电商人才等各类专家人才库,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任务清单,通过任务认领、服务下沉的形式,推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服务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下沉。目前,已组织开展20场次对接技术服务。
该市在多个领域开展活动助力服务基层。发挥基层专技人才作用,选派姚凤君、杨崇阳等11名科技特派员在果树栽培、果蔬种植、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组织开展襄阳市级以上名师网络课堂、名班主任线上研修、襄派教育家公益直播等30余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3000余人次。开展“中医中药村村行”活动,组织义诊活动70余次,接诊4000余人次。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协会,巡回开展电商人才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电商交流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4000余人次。10余家传统企业、专业合作社跻身“网红”电商行列。